汽车发动机的先进技术都包括哪些,这些技术有何优势?

默认分类 未结 1 885
___Erst
___Erst 2023-11-25 09:20
1条回答
  •  ___梦断不成归
    2023-11-25 10:07

    发动机可以说是汽车的“灵魂”,经过不断地改进和升级,发动机早已不是能跑就行那么简单,在动力和燃油经济性的双重要求下,发动机在爱车的人眼里,或许早就成为了一件“艺术品”!

    我们来聊聊发动机上热门的10种技术!

    一、涡轮增压

    涡轮增压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技术之一了,但如今车企早就不满足于“加个涡轮”那么简单,毕竟中低端车型在研究“小惯量涡轮”来抑制涡轮迟滞,中高端车型又在研究“可变截面涡轮”和“电动涡轮”(如保时捷/奥迪),以满足发动机各转速区间的需求。按现在的形势,涡轮增压会进一步***自然吸气的阵地。

    二、缸内直喷

    缸内直喷是当下许多涡轮增压发动机依赖的技术之一,顾名思义,缸内直喷即是将之前位于进气歧管内的喷油嘴移至气缸内,这样的好处是可以精准控制空燃比,使燃烧更加充分。缸内直喷发动机的特性是油耗低、升功率大,如本田地球梦系列。

    三、分层燃烧

    分层燃烧技术的特点在于,发动机气缸内的混合气浓度不是均匀的,缸内远离火花塞的地方混合气较稀、靠近火花塞的地方较浓,这就要求发动机实现两次(进气和压缩行程)喷油或使用特殊的喷油嘴。分层燃烧技术可以充分压榨燃油动力,达到更高的热效率,代表有奥迪的TFSI。

    四、双顶置凸轮轴

    与双顶置凸轮轴(DOHC)相对应的还有单顶置凸轮轴(SOHC),顶置凸轮轴的做法可以缩短凸轮轴与气门的距离,简化了传动机构,可以使发动机变得更紧凑,同时结合多气门的设计,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可以更容易精准控制进排气门时间差,获得更大的功率,目前,DOHC已成为了主流。

    五、可变气门正时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在今天已不算稀有了,各主流车企基本都有了自己的代表作,比如耳熟能详的丰田VVT-i、本田i-VTEC、三菱MIVEC等。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即是对凸轮进行控制和调节,使得气门开闭时间更好地与发动机转速相匹配,达到降低油耗、提升发动机功率的目的。

    六、48V轻混系统

    48V轻混车型在这两年渐渐成为热门,它的思路比较简单,就是给发动机匹配上48V电池、48V起动机和发电机以及相应的控制模块。有了48V轻混系统,车辆启停和带动空调压缩机运转会变得更加轻松,这可以让发动机降低怠速时的油耗、缩减排放,同时也有利于动能回收。

    七、闭缸技术

    闭缸技术又被称作可变缸技术,例如一台四缸发动机,它在低负荷状态下,可以不用全部气缸一起工作,这时ECU可控制部分气缸停止喷油点火动作,进入到关闭状态,代表有通用的2.0T和福特的1.5T发动机。但闭缸技术亦有不少难点,如闭缸后的平顺性保证、闭缸时间控制和温度控制等。

    八、双循环技术

    提到双循环技术,我们得知道奥托循环和阿特金森循环,“双循环”即是在二者之间切换。奥托循环就像短跑运动员,爆发力比较猛,但不够省油;阿特金森循环则像长跑运动员,虽然动力不是很强,但燃油经济性好。而通过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可以将两种循环相结合,达到既省油又够力的目的。

    九、可变压缩比

    提到可变压缩比技术,大家自然就想到了日产,其将发动机的单连杆变成了可控多连杆机构,并通过偏心轴控制多连杆结构实现压缩比从8:1到14:1的变化,使得压缩比与各转速区间实现完美匹配,动力和燃油经济性都得以提升。目前,搭载可变压缩比发动机的代表车型为天籁和QX50。

    十、SPCCI技术

    SPCCI即“火花塞点火控制压燃点火”技术,它出现在马自达SKYACTIV-X发动机上,其原理是先用火花塞点燃一小部分混合气,使其膨胀挤压其它混合气,随着活塞的进一步运动,其它混合气被压燃,如此一来便可实现稀薄燃烧,解决了令很多车企头疼的压缩比问题,可谓是发动机界的一大创新。

    采用气缸关闭技术,发动机可以在合适的工况下关闭两个气缸,减少喷油量,节省油耗。其次,可变压缩比技术可以改变气缸内的压缩比,以适应不同的工况。最后,可变气门发电技术可以改变进气量以节省油耗和提高功率。

    首先是闭缸技术,发动机可以在合适的工况关闭两个气缸,减少喷油,节省油耗。其次是可变压缩比技术,可以改变气缸内的压缩比,来适应不同工况。最后可变气门生成技术,可以改变进气量的大小,以达到节省油耗提升动力的目的。

    弹射装置将引擎盖弹起:降低给人的冲击力,减少对人的伤害。 盲点监测系统 :在车身多个位置上安装摄像头和传感器等感应装置,用于检测靠近车身的障碍物体,警示通知,及时做出反应,保证人车安全。 车顶气囊安装 :车内人员发生事故时, 保护头部。车道保持辅助系统 :使用车前摄像头扫描道路,判断车身是否偏离本来车道,如有偏离通过振动提示司机返回车道。

    0 讨论(0)
提交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