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特有的节日风俗有哪些?

默认分类 未结 1 1122
0o烽火连城o0
0o烽火连城o0 2023-03-20 17:39
相关标签:
1条回答
  • 2023-03-20 18:11

    农历正月十五,俗称“上元节”。

    明,用木做灯架或结灯棚于繁闹处,十一晚即试灯。灯用纱或纸做,杂以五***,剪人物极其精巧,有一灯费数十金者。十四、十五日连街接市,荧煌如火城。游人络绎,或拥细乐徐行,箫弦缥渺,谓之“行街”。儿童结队张船灯,步驾于街市,鼓乐蹈歌喧闹达曙。少年聚会僧寺赛机炮,烟花流星错落,观者如潮,十五、十六夜尤盛。清,除做花灯,扎鳌山、放火炮外,子弟还扮仙狮、竹马、龙灯诸戏。《竹枝词》咏元宵:“满城灯火巧安排,兢看鳌山景物佳。北管南腔听不断,几番箫鼓过前街。”新娶媳妇站于元宵灯下任人观看。

    元宵节除“闹花灯”外,还有“送灯”和“穿灯脚”旧俗。“送灯”指已婚嫁的女方娘家为男方送花灯,闽南方言“莲”与“连”、“灯”与“丁”(孩子)谐音,作为祈祝“连生贵子”或“早日出丁”。“穿灯脚”是已婚未育的妇女,为祈求添丁,在上元期间,去街上鳌山灯棚底下,钻出钻入向灯神“求丁”。此俗已废除。

    今俗,自十三月夜街头巷尾、宗祠宫庙就张灯结彩。游人涌上街头,赏花灯、猜灯谜。 上元节除吃“上元圆”外,家家户户必吃“蚝仔兜”,即海蚝拌番薯粉煮面线。俗谚道:“蚝仔面线兜,好人来相交”。其间巧手主妇要烹饪出最拿手的菜肴,到宗祠奉祀祖宗,谓之“摆菜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元宵节仍沿袭下来,并由政府部门牵头,各企事业单位为主,在中山公园或体育场举办元宵花灯展览。花灯除原有的宫灯、走马灯、莲花灯、绣球灯、鲤鱼灯等等品种以外,又设计了配以声乐、布景等新型花灯。组织民间的弄龙、舞狮等踩街游行。举办芗剧演唱,文娱晚会、体育比赛、猜灯谜、舞会等活动,赋予元宵节新的内容,又不失其浓郁的乡土气息。

    漳州特有的节日风俗有

    1、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节。闽南农村在节前,大都要买上坪山柚、文旦柚或蜜柚,陈列在厅堂,到这一天才剥开分给全家人吃,以庆团圆。城乡居民在这一天晚上,都要在天井、门口或阳台上赏月、吃月饼。有的农村妇女叫女儿月下拜神,俗叫“请月姑”,祈求匹配良缘。现在这些古风已在新思想潮流的冲击下逐渐消除。

    2、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中国沿海一带的人,这一天要吃蟹酒,爬山登高,游览名胜,最普遍的是放风筝。到这一天人们处处都能观赏到各式各样的风筝,在天空中翱翔。旧时海澄民众还在这天晚上把灯笼系在风筝上,那时满天灯火,引为奇观。

    3、冬至

    漳州的风俗,要吃冬至糖圆。节日前夕,家家户户用糯米磨粉搓丸,放置在竹筛上。第二天清晨放入红糖锅内煮熟,作为节日早餐。旧时农在这一天还要到祠堂祭祖。

    4、清明

    清明时,闽南一带要吃春饼,做清明果、办酒茶或买糕饼祭扫祖幕。扫墓时要在墓地撒下长条纸箔,在坟地锄草、植树,并给坟堆培土,以表达对过世的亲人的怀念。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机关团体都在清明节组织到烈士墓或烈士纪念碑扫墓、献花圈,或种松树,和举行其他纪念活动,表达对*先烈的怀念。

    5、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历史上叫“上元”节,也叫元宵节。闽南人每逢这一天,都要吃“元宵圆”。夜间公府街悬挂各种花灯,有鸡灯、鸭灯、鹅灯、鱼灯、南瓜灯、葫芦灯那样的固定花灯,也有风车灯、***灯、云龙灯、猴子灯、绞螺灯等会转动的花灯。

    0 讨论(0)
提交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