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问题很严重。能看好么

默认分类 未结 1 1611
_Anemone_
_Anemone_ 2023-03-20 21:28
相关标签:
1条回答
  • 2023-03-20 21:46

    去好一点的 牙科专业 医院了 !!!楼上已经回答了(北京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北大口腔) 在海淀区魏公村)——借用一下呵  还是可以看好的,我以前有牙龈萎缩 牙釉质剥落现在看好了,不过你的好像比我严重。  牙龈萎缩应该如何保养  牙龈萎缩主要是龈缘部分存在异物又长期得不到清理,细菌滋生***长期存在所致;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或多或少发生萎缩,使牙根暴露,这种叫生理性萎缩,是不需治疗的;再就是牙科手术不当留下的后遗症,保持口腔清洁是延缓牙龈萎缩的最有效的方法,定期洗牙亦显得尤为重要;炎症性的牙龈萎缩,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胀痛,刷牙时常见出血。  而老年牙龈萎缩常使***了的牙极对冷热的温度变化及酸性食物等异常敏感,妨碍进食,降低生活质量,尤其应注意防治。  1、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推荐使用刷毛较软,顶端圆钝的牙刷。牙膏以含氟牙膏为佳,其中含的磨擦剂应粗细合适。同时要学会正确的刷牙姿势,大多数人可采用竖刷法或短横颤动法。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牙签、牙线以清理牙刷难以到达的位置等。  2、如有患者觉得自己有个别牙发生异常移动,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便对症处理。  3、定期的口腔保健。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每6到12个月洁一次牙,是预防牙龈炎症的有效措施。已有牙周病症状的患者,应及时接受系统牙周治疗。  4、不要图便宜和方便。在一些技术水平不高、操作不规范的小诊所镶牙,这也是产生不良修复体的的主要原因。  龋病的病因、流行特点、诊疗与预防新进展  一、龋病的概念  (一) 定义  龋病(dentalcaries),是牙齿在身体各种内外因素作用下,逐渐发生硬组织软化(脱矿)和有机质溶解,使牙组织受到破坏、缺损的一种慢性疾病。龋病在人类广泛流行,不同种族、年龄和性别者均可患病,但患病率各不相同。患龋病的牙称为龋齿,其组织有一个特点:一旦受到破坏,缺损部分就不再有愈合能力,只能用其他材料来修复。  (二) 危害性  由于缺乏知识,人们对龋病(尤其乳牙龋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龋病的危害远不限于牙疼,它对口腔局部和机体全身都有不良影响。龋齿,无论是乳龋或恒龋,患病率都很高,对健康危害大,故WHO将其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并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三大多发病。我国卫生部、教育部1992年联合颁布的"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规划",将龋齿/;牙周病、视力不良、沙眼、贫血、肠道蠕虫感染、营养不良/肥胖并列为重点防治的六大学校常见病。  1、乳牙龋病 乳牙是儿童的咀嚼器官,同时在引导恒牙萌出、形成牙弓、促进颌骨发育、维持正常牙合关系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龋病对儿童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1)导致乳牙的牙体缺损。儿童因牙痛而心绪烦乱,食欲差。乳龋持续存在,是诱导儿童形成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行为的重要因素。(2)咀嚼功能明显下降,导致消化不良,继发营养和发育障碍。(3)乳牙龋蚀对继替的恒牙牙胚产生不良影响,使其轴质发育不全。(4) 龋患是造成乳牙早失的主要原因。乳牙早失,尤其当多个乳磨牙早失时,咀嚼功能低下,使颌骨得不到足够咀嚼力的生理剌激,发育不足。  (5) 龋患导致错牙合,原因之一如上述,乳牙早失使恒牙因萌出位置不足而错牙合,此时,继替恒牙还未萌出,缺隙被邻牙移位挤占,使恒牙错位萌出或埋伏阻生,形成牙列拥挤等畸形,破坏颜面外形的协调和美观。(6)乳牙根尖周围炎,使局部牙槽骨受破坏、残根滞留,影响继替恒牙的正常萌出。(7)乳牙龋成为体内的慢性感染病灶,进一步引发过敏性疾病,如风湿热、肾炎、心瓣膜病、珠网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等,对健康的危害很大。(8)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阶段,乳牙(尤其乳前牙)的损坏和早失,将影响正确发音。(9) 龋蚀影响牙列美观,尤其前牙区严重龋蚀时会给儿童心理造成压力,尤其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发展迅速,牙列不齐和错牙合畸形常对他们正确自我体象的建立造成致命打击。因此,认为乳牙最终会被恒牙所替换,治疗不治疗、早治疗或晚治疗都没关系是错误的。换言之,乳牙龋病不容忽视。  2、恒牙龋病 5 - 6岁乳牙开始脱落,恒牙相继萌出;l2 - l3岁时乳牙脱落殆尽,恒牙除智齿外全部萌出;17- 18岁后,智齿开始萌出。恒牙将伴随一生,是重要的咀嚼器官。恒牙龋病的危害性表现为:(l)使牙体硬组织崩溃,严重破坏咀嚼器官的完整性。(2)恒磨牙(俗称"槽牙")龋坏更常见,使食物无法得到充分研磨,直接影响消化和营养。(3)一侧磨牙龋坏,***改用健侧咀嚼,久之形成偏侧咀嚼习惯,使颜面两侧发育不对称,影响面部美观。(4)阻碍牙齿"自洁作用”健侧牙颌发育较充分,有自浩作用;废用侧咀嚼功能、自洁作用都较差,牙垢、牙石堆积,在龋病基础上继发牙周病。(5)恒牙龋病向纵深发展,可引起牙髓病、根尖周围炎、颌面部间隙感染等系列病变,对健康危害甚大。(6)恒龋久拖不治,导致早失。与乳牙早失不同,恒牙早失后不再有继替牙,邻牙将自动向该处移动、倾斜,使牙弓长度缩短,导致咬合紊乱。若第一恒磨牙早失,会影响恒牙的正常建颌。未修复的邻面龋蚀。可导致牙弓长度缩短,危害性并不低于恒牙早失。正常的牙弓长度对建立正常颌至关重要,牙弓长度不足可引发牙列拥挤等错颌畸形。(7)与乳牙龋病一样,恒牙龋也可引起全身***反应性疾病,如肾炎、心内膜炎、风湿热等。  二、龋病的病因  在现代口腔医学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龋齿的病因提出各种假说,逐步形成"龋齿致病四联因素"理论。基本论点是:含糖食物(尤其庶糖)进入口腔,在牙菌斑内经致龋菌作用发酵产酸,这些酸从牙面结构薄弱处侵入,逐步将牙面和牙体无机物溶解、破坏,产生龋齿。换言之,龋病的发生要求有口腔致龋菌群的存在、敏感的宿主条件和易致龋的食物,且这些食物须在口腔中滞留足够的时间。  2006-3-29 19:25 回复  zhangfan819  0位粉丝  3楼  (一) 细菌和菌斑  口腔中的主要致龋为变形链球菌,其次为某些乳酸杆菌和放线菌属等,是龋病发生的先决条件。有关鹤病的细菌学研究己持续近百年。1955年Or-land等在无菌鼠实验中发现,即使以高糖致龋饲料饲养实验鼠,也不发生鹉齿,故细菌在龋病发生中的重要作用得以肯定。1960年keyes证实,龋病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具有可传染性。其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细菌的致龋作用确凿:未萌出齿不会发生龋齿,萌出后即可发生:无菌饲养动物不会发生龋齿,而用抗生素饲养动物,可降低龋患率。口腔细菌还能在离体条件下,使牙齿的硬组织脱矿,导致龋样损害:病原体就是由龋损部位分离出来的某些微生物:将其接种于鼠或猴,能使其发生龋病。致龋菌的致龋原理是它的利用糖类来产酸的能力和对牙表面的附着能力等。致龋菌在口腔中可产生各种有机酸。不过,通常人们的口腔中有强大的缓冲系统,唾液也有机械性冲洗作用,故这些有机酸一般难以达到可引起釉质脱矿的水平。只有菌斑存在,致龋菌的上述能力才能造成釉质脱矿。多数致龋菌具有自身的酶系统,能利用食物中的糖类合成大量的细胞外多糖(主要为葡聚糖),构成牙菌斑的细菌间基质。菌斑多糖呈现粘胶状,有助于细菌对牙面的吸附和细菌间的相互吸附,影响菌斑的渗透性,阻止唾液对牙菌斑深处有机酸的稀释,从而导致釉质脱矿。牙菌斑在致龋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细菌在牙面代谢和致病过程中的必需生态环境,可以说,没有牙菌斑就不会发生龋齿。  (二) 食物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食物与龋病关系密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青少年的食物日趋精细化。食物糖,尤其蔗糖的摄入量成倍增加,使龋病发病率呈明显增加趋势。糖为牙面细菌提供营养和能量,使其在牙面上定居、生长、繁殖。有人用胃管将高糖致龋食物喂饲大鼠,并不发生龋齿,提示糖只有在直接接触牙齿的条件下才能致龋。糖的致龋作用与其种类、摄入量、摄入频率有关:单糖和双糖易被致龋菌利用而产酸,多糖则不易被利用;糖水的致龋力弱,而***糖的致龋力强;频繁吃糖,糖在口腔中停留的量和时间增加,可打破正常唾液的缓冲调节机制,创造致龋和引发组织脱矿的高危环境。与糖类相反,许多食物非但不致龋,反有助于防龋。如瘦肉、蔬菜食用时需要咀嚼,客观上起到擦拭牙面,减少牙面菌斑形成、防止致龋菌作祟的作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饮食习惯者的龋患率有很大差异,其重要原因之? 就是蔗糖的消费量和饮食习惯。流行病学研究早就证实,糖消费量大的国家、地区和人群龋患率高,而蔗糖消费量小的国家、地区和人群龋患率低。  (三)宿主因素  同样有致龋菌和蔗糖存在,有的人患龋,有的人却并不患龋。因此,应考虑的另一个重要的致龋因素是宿主。宿主对龋病的易感性各不相同,与全身状况、牙齿形态结构、唾液缓冲能力、生活和饮食行为方式等因素有关。  1、机体全身状况受营养、内分泌、免疫机能等因素影响。长期发热、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儿童青少年容易致龋。年幼体弱儿甚至发生"猖獗龋”。因婴幼儿阶段严重缺钙,导致釉质发育不全的牙齿,抗酸能力差,也易患龋。缺钙,导致牙骨质的钙化程度低,碳酸盐和镁含量比釉质多,渗透性比釉质大,又含有胶原蛋白,易导致牙骨质溶解,进而发生龋病。  2、牙齿的形态结构与龋病***密切。牙冠的点隙裂沟、牙列中牙与牙的邻接面、拥挤重叠牙之间的牙面等均为不易清洁的菌斑滞留区,易发生龋齿。  3、唾液是牙齿和细菌的外环境,在口腔中起着微生态平衡的调节作用。正常唾液分泌,对口腔有清洁作用。唾液量减少时,细菌数量明显增加,龋患率增加。唾液的缓冲能力能中和细菌产生的酸。一些唾液有明显抗龋作用,如SIgA等抗菌物,可对抗致龋菌作用。无机盐通过离子交换途径,促使釉质中的某些脱矿区再矿化:但是,有些唾液成分是有害的,如某些唾液蛋白可参与牙菌斑形成。  4、饮食和生活方式也是龋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饮食中含糖的精细食物过多、常以含糖粘点心为零食,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等,均有利于菌斑聚集,使龋患率升高。合理膳食、良好口腔习惯、改变某些不良嗜好,则可减少龋病的发生。  (四)时间因素  直至20世纪60年代,人们一直将龋病的病因归纳为三联因素。其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龋病作为一种多因素疾病,其发生和发展都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换言之,龋病发病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这些环节包括:(l)牙面上膜的形成;(2)从膜到菌斑形成;(3)从致龋菌代谢产酸,到釉质脱矿;(4)脱矿过程。整个过程缓慢而持续。从一个***辨认不清,需要用探针才能确诊的早期损害,到发展为一个龋洞,平均需18个月时间。时间因素的最重要意义是提示龋病的高度可预防性和可治疗性,关键在于定期检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若能针对龋病发生的各个阶段积极进行干预,就能收到良好、有效的预防效果。  三、儿童青少年龋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一) 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  我国儿童青少年龋齿流行状况的权威资料,来自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1983年("全国中小学生龋病、牙周病抽样调查")和1995年("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进行的两次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从中发现以下主要流行病学规律和特点:  1、地区分布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有很大差异,饮食习惯各不相同,故不同地区患龋率差异较大。l995年和1983年比较,所调查的11省市中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湖北和四川等地龋患率有明显下降趋势,而部分省市(如甘肃、云南、辽宁、广东等) 龋患率仍在上升。龋患状况在不同地区的分布,与该地区的经济状况、口腔健康教育水平、口腔卫生习惯、地区水氟含量等因素有关。其中,经济发展状况对龋病的发病的影响程度最明显。经济发展较快的广东、辽宁、浙江等省患龋情况有上升趋势,而甘肃、四川等省仍处于很低水平。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患龋情况有好转,可能与这些城市口腔健康教育水平较高、居民口腔卫生习惯的改善有关。各地区间凡是水氟含量高的地区,患龋率都比较低;凡是水氟含量低的地区,患龋率一般都比较高。就反映龋齿严重程度的龋均而言,仍有明显的上升趋势。1995年,11个省市5、12、15、18岁等恒牙龋均分别为0.01、1.03、1.42和1.60。与1983年我国第一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相比有明显上升。12岁加权龋均1983年为0.67,1995年为0.88,呈明显增长态势。l  2、时间分布 欧美日工业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食物精细化,含糖食物消费剧增,在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一个龋病的流行高峰。自70年代起,各国相继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包括氟化物的大规模推广、氟化饮水、含氟牙膏的广泛应用:对儿童青少年广泛使用窝沟封闭法预防龋齿等,都取得良好效果。多数发展中国家则相反,近一二十年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食糖消费量增加,但口腔预防保健措施并未随之跟上,因此龋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也有类似情况。1983年时12岁龋均最高的北京、天津、广西、浙江、上海等省市区,1995年第二次抽样调查出现两极分化:北京、上海等患龋情况尽管上升但增幅相对较小,和这两个城市相对完善的中小学口腔保健网络,以及在氟化防龋和窝沟封闭等两大积极措施方面的大量投入有关。另一些学校口腔保健网络基础薄弱的地区,即使采取积极的防龋措施,覆盖面也较小,措施难以坚持、巩固,收效不大,无论龋患率或龋均,都呈大幅上升趋势。  3、人群分布 学前儿童容易患龋,乳牙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龋。有关我国儿童乳牙患龋的报道均显示,1岁左右起龋病即直线上升,3岁左右患龋率上升更快,7- 8岁乳牙患龋率达到高峰。6岁左***牙开始脱落,恒牙开始萌出,乳牙患龋率逐渐下降。全国牙病防治组于1987年和1998年的鼠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显示,1987年7岁组乳牙患龋率城市儿童为83.65%,农村儿童为61.60%;乳牙龋均城市为4.78,农村为2.63。1998年报告,5岁组乳牙患龋率城市为75.69%,农村为78.28%;乳牙龋均城市为4.32,农村为4.80。恒牙萌出后,由于年轻恒牙尚未完全矿化,也易患龋。如第一恒磨牙在6岁左右萌出,患龋率很高、龋蚀进展快。一般而言,12-15岁是恒牙龋病的易感时期,此时加强年轻恒牙的防龋措施十分必要。25岁以后由于牙釉质的再矿化,牙齿的抗龋能力增强,龋患情况趋于稳定。关于性别与龋病的关系,尚无明确定论。大多数调查显示,乳牙龋患率男性略高于女性,而恒牙龋患率女性略高于男性。原因是:女性生理发育早于男性,故女性的乳牙脱落、恒牙萌出均早于男性,恒牙受龋病侵蚀的机会早于男性。城乡儿童龋患情况的差异,受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口腔预防保健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城市儿童的龋患率一般均高于农村儿童,与城市居民的糖摄入量较多,食物较精细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尽管城市地区的儿童刷牙率相对较高,口腔健康教育的覆盖率也高,但这些防治力度远远赶不上实际需要,所以城市儿童患龋的可能性仍远大于乡村。我国一些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天津等,学前和学龄儿童都已从广泛开展的口腔预防保健活动中受益,使龋患率得到明显控制。  本人虽然不是医生但可以帮你在网页找找资料,因为自己的牙曾经也是这样的疼过,知道牙疼是个什么滋味,希望下面的这些资料能够帮到你。  ★小心:牙疼不可随便用药★  牙疼虽是小病,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当牙疼找上了门,你知道该怎样选药吗?  几个月前,小柱就发现自己有颗烂牙,由于工作比较忙,所以一直没去看医生。终于有一天,牙齿开始疼痛起来,同事给了他一颗“牙痛丸”,他往烂牙里头一塞,似乎好些。可到了晚上,牙齿疼得越来越厉害,弄得小柱整晚没睡着,又是止痛药、又是消炎药,效果都不明显。第二天,小柱捂着脸来到医院,问医生的第一句话就是:“牙疼究竟该吃什么药啊?”  要为牙疼选好药,首先要清楚引起牙疼的原因和疾病的状况。临床上,最容易引起牙疼的疾病有牙髓炎、根尖周炎、冠周炎等。  ※ 牙髓炎  部分牙髓炎病人在用冷水刷牙时疼痛明显,而改用温水便觉得没那么痛;还有一些病人在吃饭喝热汤时也觉得痛,要等汤放凉了才能喝;如果继续发展,有的病人会无缘无故地痛起来,特别是到了晚上躺下睡觉后,会痛得更厉害,甚至影响睡眠。这就是医生常说的“冷热***痛、夜间自发痛”。  牙髓炎的炎症部位在牙齿中央的牙髓腔,药物要通过细小的根尖孔才能到达,可以说任何药物都不可能彻底治疗牙髓炎,所以牙髓炎“无药可治”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不少牙髓炎病人牙痛时病急乱投医,那些不专业的医生随便开点抗生素给病人用,结果完全不起作用。对于牙髓炎造成的疼痛,止痛药有一定的作用,而当疼痛剧烈时,止痛药的作用就不明显了。像“牙痛丸”一类的局部止痛药在疼痛轻微时可能有效,但并非好办法。当发生牙髓炎时,最好是找牙科医生,对病牙进行治疗和处理,在看牙医之前已经有疼痛的可以口服止痛药,其他药物建议都不用。  ※ 根尖周炎  一般情况下,牙髓炎进一步发展,细菌侵犯到牙根尖周围的组织便造成了根尖周炎。炎症早期病人会觉得牙齿有浮起感,容易咬到病牙,牙齿咬合时感到疼痛。早期由于炎症的范围比较小,使用抗生素和消炎止痛药对控制炎症虽有一些帮助,但意义不大。专业的牙科医生仍然强调局部引流和局部用药,医生通常会从牙齿疏通到根尖周围的组织,并在局部放置消炎止痛药物,如樟脑酚等。根尖周炎病人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炎症范围扩大,可能出现面颊部红肿热痛、化脓,甚至出现发热、全身疼痛等症状。这时,就有必要对全身使用抗生素和消炎止痛药(广谱抗生素和灭滴灵即甲硝唑是常用的药物);疼痛者可以加用去痛片等止痛药,疼痛剧烈者还可以在病牙周围注射局部麻醉剂,如普鲁卡因等。  ※ 冠周炎  冠周炎多发生于下颌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炎症。炎症初期,病人觉得牙龈肿***痛,咀嚼吞咽或开口活动时疼痛明显,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加重;严重时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无法张口,甚至牙关紧闭。治疗以局部处理为主,常用生理盐水和2%双氧水冲洗局部,再放置碘***,最好每日1~3次,再用洗必泰漱口液漱口。如果有脓肿形成,应及时切开排脓。如果出现面颊部红肿热痛,甚至全身发热、疼痛等,可以使用抗生素和消炎止痛药,常用的药物也是广谱抗生素和灭滴灵(甲硝唑)等。  无论根尖周炎或冠周炎,如果病情得不到控制,容易形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这时还可考虑静脉注射抗生素,医生应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药物,如青霉素等。  综上所述,牙疼时首先应考虑请专科医生诊治,先进行局部处理,必要时才使用抗生素和止痛药。市面上有一些药,声称能治疗牙痛、牙周疾病等,而事实上专业口腔科医生基本不开这些药,不经过局部治疗而仅靠药物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甚至还会延误病情。  还有缺牙  就只有去安假牙了  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 呵呵!!!!

    0 讨论(0)
提交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