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结婚有什么风俗?

默认分类 未结 1 1354
___岁月_如歌_
___岁月_如歌_ 2023-03-21 09:28
相关标签:
1条回答
  • 2023-03-21 09:57

    旧时雷州姑娘出嫁,婚事皆由父母之命、媒约之言而定,故有“婚姻父安母种”的谚语流行。一般六、七岁时便对了亲家(订婚),也有在二、三岁对亲家的“鸡对仔”,甚至还有指腹为婚者。对亲家过程,男方先由媒人送个礼盒到女家,盒子内装有槟榔、果品、红糖等。富裕人家用银盒、锡盒或精制漆盒,穷苦百姓则用彩布包裹礼品。若是女家初步同意,则由家中长辈开盒取出一个槟榔,俗称“吃了人家槟榔”。下一步,就是男女双方交换“庚帖”(即用红纸写上出生年、月、日、时辰),请算命先生”合命”,如两人“五行相生,***相合”,则由男家送头过礼。礼品有银元、猪腿、糕点、对鸡(雌雄鸡)等物,名门贵族还有金银首饰、珠宝玉器等贵重物品。8 v1 Y! B+ r$ O3 Z" I o- L 此后,待女方到了及笄之年(十六、七岁,一般不超过十八岁),男家便用红帖书写娶亲日期,俗称“日子书”,再备二过礼一并送到女家。女家接到“日子书”后,在距离婚期十多天或一个月,新娘就要深居简出,在闺***待嫁,白天听从婶嫂教练婚礼仪式,晚上与相好姐妹“哭嫁”。哭嫁内容大意一是骂媒人为己撮合姻缘,致令今日离乡背井;二是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婶嫂教导之情;三是嘱咐哥嫂弟妹立志做人,孝敬父母……。到了婚期之日,男家派来红花大轿,媒人也随轿带来封条和过门礼,亦称“大礼”。这一天,新娘在家不得吃米,(意思是不准带走娘家米粮),只吃些面糖水,早起梳妆打扮,用线绞面整容,梳辫扎髻。发髻之上,千金小姐簪花戴玉、满头球光宝气,贫民村姑则插头耙仔(银钗)和扁柏之类,表示已是有夫之妇了。+ C+ I3 Z% G; q* D. t- M+ R 新娘出门,双脚不得到地,由姐妹们搀扶,一路铺上草席,直到轿门(意思是不准带走娘家泥土),新娘上轿之后,轿夫关好轿门,由女方长辈贴上封条。此时,轿里新娘又有“踢轿门”风俗,一般踢三次,一边踢一边哭嫁,哭嫁内容与待嫁之夜相差不远。然后,轿夫抬起花轿进退三次,再由两个十二三岁儿童扶轿相送。送嫁队伍还有陪娘、抬箱、抬箦、担罗伞的人佚以及吹***等,锣鼓唢呐声响彻云天,一路热闹。儿童送到村口,便与新娘交换纸扇回家。于是,送嫁队伍伴随新娘直抵夫家。途中,若是遇上过问,轿夫要提醒新娘投下钱银,作为河钱。- z4 ?7 U0 @# L( ] 花轿临门,新郎先向轿门行一个礼,然后亲手揭开封条,由婶嫂二人搀扶新娘下轿,姗姗步到门前。此时,新郎站于大门一侧高凳上,用摺好纸扇敲打新娘头顶三下,俗称“打扇头”。打扇头的意义各地传说不一,有的说是图吉利:“一打多儿孙,二打孝高堂,三打兴六畜”。有的说是女人要讲三从四德,新娘初入门,先要给她一个“出嫁从夫”的下马威,以免今后回过头来欺负丈夫。. @0 d2 }" T Z. W& I+ Z0 x& { 打完扇头,新娘入到新房,由村里请来一位生儿育女较多、家中稍为富裕的所谓“命水好”的妇女梳头,边梳边唱:“一梳由头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打扮完毕,举行拜堂仪式,新郎新娘到张灯结彩、风烛高照的厅堂,向父母行三跪九叩大礼和夫妻对拜。接着,按家中辈份大小依次奉上甜茶。亲人受茶后,顺手赠送“利市”钱。拜堂完毕,新娘回房静坐面向“斗火”(即新房设一大斗,斗内置五谷、首饰、钱银等物,中间点燃花生油灯一盏)。不久,亲朋陆续入房看新娘、看嫁妆。新娘向各亲朋请教名份,施礼奉上甜茶。 % h, I/ N- t. ~' z 洞房花烛之夜,一些地方,尤其是海康一带还有“做二房”习俗。举行仪式是在大门或庭院中摆设两至四张八仙台,台上有阉鸡、扣肉以及用粉捏成的鸟、雀等糕点,并有碗、筷、碟、汤匙等餐具,周围点燃大花烛。在吹***演奏的喜乐中,陪娘引导新娘出场。新娘盛装打扮,手执纸扇掩面,先由陪娘作示范,新娘随之仿效,以台角区分大、小位置行礼,并轻轻举起碗、碟、筷等物,且带有舞蹈动作,如此绕台三周。若是富贵人家,陪娘还要以鸡的五脏六腑各部件为题,用筷子夹起一件唱一首歌,祝贺新婚夫妇多生贵子白头到老。这样的仪式,往往闹到夜深,才鸣炮送新娘回房。

    0 讨论(0)
提交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