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优势理论

默认分类 未结 1 849
0海绵和派大星0
0海绵和派大星0 2023-03-21 13:38
相关标签:
1条回答
  • 2023-03-21 14:21

    答: A国生产1元货币衡量的粮食的机会成本是1.25元货币衡量的计算机。B国生产1元货币衡量的粮食的机会成本约为1.27元货币衡量的计算机。所以A过生产粮食的机会成本相对较小,A国生产粮食,B国生产计算机。 用斜率不变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更容易判断。 参考萨缪尔森的《国际经济学》

    相对优势是指某种革新与其所替代的旧的技术相比,其先进的程度。而相对优势度常常用经济收益,低初始成本,适应性的增强,一段时间内储蓄的增加,社会声望,回报的快速性等来表示。一项革新较前一方案的相对优势度越高,改革新方案的使用率越高。在经济学中,比较优势原理是指一个生产者(个人,公司,或国家)能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比较优势原理解释了双方进行贸易的好处,即使其中一方可以以比对方更少的资源进行生产,他也可以从贸易中获益,因为他可以专门从事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准则。

    亚当斯密于《国富论》中最早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指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所导致的各国之间生产优势的不同,因此各国专门生产本国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比较优势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中提出,是用国与国之间生产同一产品相对劳动生产率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原因的理论。两者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0 讨论(0)
提交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