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省略量词

默认分类 未结 1 645
0o凮残あ淩度o0
0o凮残あ淩度o0 2023-11-27 10:49
相关标签:
1条回答
  • 2023-11-27 11:01

    美国数学家柯朗在他的《数学是什么》对数字概念抽象性的论述很有启发性。他说:“只有在智力发展到一个比较先进的阶段,数字概念的抽象性才变得清楚了。对儿童来说,数通常总是和实际的对象连在一起的,比如手指和珠子等,而且在早期的语言中,是通过对不同对象是用不同类型的数的语言来表达一个具体数字的意义的。”这就是说,汉语中四头牛用牭,四匹马用驷,是因为原始思想还不能形成对数字的抽象性认识,牭与驷先民认为是完全不可等同的数目,既然四止存在於牭或驷之中,没有抽象的四存在,而牛、马的四无论从个头、价值、功用等方面都不具备可比性和可加性,那麽对於牛与马的相同数量必须使用不同类型的数的语言来表达才能理解。进一步的说,随著语言交流的日益频繁,虽然驷、牭改称为四匹马、四头牛,但是数字的抽象性依然没有树立起来,不同类型的物适用不同类型的数的语言这一点没有改变,四匹与四头都是一种个别的计数法,只能适用於不同的对象,纯粹的四没有出现。这种直觉的保持对数学的发展一定是致命的障碍,在九章算术、周裨算经中,所有的数字都与田亩之类的实际事物连属。因此,所谓的量词并非是不同於数词的有独特性质的词类,而是汉字数词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汉民族数字概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匹马”,“一”是数词,“匹”是量词。汉语是世界少数有量词的,如英语“A HORSE”。古汉语有数词,不能说”无数目认识“。不用量词,如“一马”,用量词时也放在名词后面,如“马一匹”。后来才量词越用越多。有量词的另一个主要民族是藏族,但藏语量词没有汉语这么普遍。过去都认为中国数词、量词具备独立词性,可分可合,但我上面的意见是,从根源上看,早期没有发展出独立的量词,而数词虽不能说无,但跟多的体现为不同种类的名物使用不同类型的数词,这是抽象数字概念没有形成的表现,所以对数字的认知停留在具体的事物上。后来发展的量词其实是延续了这种数字概念依赖具体事物的特性,独立的数词无法出现在思维中,而必须连同量词一起出现,这样,数词量词实际上没有独立性,数量词才是真实的词汇,如一匹、一头。至于文言的省略,一人一马之类不是量词研究的原始材料,不足以证明数量词可分。牲畜在上古的分类的确是非常细密的,然而不是所有的牲畜的分类都是这样。显而易见的是,分类最细密的恰恰是和人类生活联系最多的动物,即家畜。正是由于这些家畜和人类的关联非常紧密,因此人类很容易注意到它们细微的不同。在生活和劳作中,有表达这种不同的需要,人类就为它们作了细密的分类。比如您提到的“马”,据我所知,从皮毛颜***、性别等等不同可以有很多说法。这里又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当时的汉语词汇主要是单音节的,因此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说“白的马”“黑的马”等等,必须单造一字来表示。这样就形成了每一种不同的马有一个字表示。《诗经》中就表现了这点。然而随着汉语复音化的发展,这些字就逐渐被淘汰了(虽然这些概念人们还时常要提到,但是已经可以用形容词+马这种形式表现了)。所以我想,为什么牲畜的分类如此细密?第一,这是由于它们和先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受注意。第二,汉语单音节造词的结果。

    0 讨论(0)
提交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