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还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谢谢

默认分类 未结 1 1453
___平常心
___平常心 2023-03-23 05:47
相关标签:
1条回答
  • 2023-03-23 06:20

    “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代八位优秀的散文作家,即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和苏氏父子.由于他们在古文创作上的杰出成就,明嘉靖间古文家唐顺之编《文编》一书,专门选录八家的作品;与唐顺之同属“唐宋派”的古文家茅坤,又在《文编》的基础上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一书,风行海内,“唐宋八大家”的名称遂由此产生.以上所说的“古文”,是相对于唐宋之际盛行的“今文”或“时文”(即骈文)而来的.韩愈曾说他“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答李翊书》),“三代两汉”之文就是“古文”,是唐宋古文家心仪的写作模范文本.文学史上,将唐宋两代古文家写作“古文”以取代骈文的这个创作思潮,称为“古文运动”.“古文”和“骈文”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两种文体.“古文”是真正意义上的“散文”——散行之文,通晓流畅,没有种种形式上的***;“骈文”是古代散文发展到魏晋之际的一个变化——通体对偶而且讲究声律.骈文的兴起,是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形式上唯美化的一个趋势,唐宋古文家创作古文,反对骈文,也是一种文学审美发展变化的一个趋势.此涨彼消,兴衰替代,其间还包含有社会的、哲学的原因,但主要是两种文体的因革变化.先秦至汉魏的散文,其文体都是散行的,句子长短伸缩变化,大体保持口头语言的随意性、灵活性的风貌.魏晋之际,通体讲究对偶的文章逐渐形成,到齐梁间,受声律说的影响,文章不但通体对偶,还讲求四声的交错搭配,这就是骈文.自齐梁至唐,骈文盛行,几乎一切公私文翰,甚至学术文章都骈化了.骈文的对偶和声律的美,反映了古代作家在散文形式美上的一种追求,而且也确实出现了一批优秀的骈文作家和声情兼美的作品.但是,骈文的弊端也很多,主要是它严重的***倾向和由此导致的内容与形式的脱离,不但远离了社会人生,也远离了作家的真情实感.另外,因为对偶和声韵的追求,骈文的语言也难免陈陈相因、了无生气.于是,一批有识见的作家开始倡古文、反骈文,其中以中唐时的韩愈和柳宗元成就最大.韩愈的贡献首先在于他古文理论的完整而明晰.他说“修其辞以明其道”(《争臣论》),把古文写作与儒学、道德、*和教化联系起来,以纠正骈文写作的远离社会人生.表面上看,“修辞明道”相对于魏晋南北朝以来文学的自觉是个倒退,其实不尽然,因为当中唐之际,藩镇林立,佛道盛行,社会的弊病很多,要让文学与社会脱离是不现实的.另外,韩愈还有一个很有名的“不平则鸣”(《送孟东野序》)的口号,也就是说,“修辞明道”的实质,不但要将古文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还要言之有物,使散文成为抒发个人或群体生活困顿、悲哀、感愤的工具,“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同上).在散文语言的除旧创新上,韩愈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他说:“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为了追求语言的创新,他有时到了“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同上)的痴迷程度.韩愈的又一贡献即在于他的创作实践.他写了大量优美晓畅的古文,在前代优秀散文之后,为后世读者树立了良好的揣摩学习的样板.韩愈的散文,多属应用文,但他尽可能将这些非文学的实用文写得富于文学性,诸如书启、墓志、记、序、哀祭……,他都尽可能写得有气势,有创新,有真情实感,为了增强古文的可读性,他常常把史传文学、传奇小说的叙事、描写功能移入古文中,使实用文体具有抒情之美、叙事描写之美,饶有“纯文学之情趣风神”(钱穆语).至于在语言方面的创造生新,则更是不胜枚举了.由此可见,韩愈排在八大家之首,并不是因为唐在宋之首,而在于上面所产述的他为唐宋古文运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实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4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八大家中苏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称“三苏”,分别为苏洵、苏轼、苏辙,又有“一门三学士”之誉。故可用“唐有韩柳,宋为欧阳、三苏和曾王”概括。

    两个是一个意思。。。。。。。。。。。。

    0 讨论(0)
提交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