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江雪》全文解释及赏析是什么?

默认分类 未结 1 1270
0巨蟹横行0
0巨蟹横行0 2023-05-18 09:29
相关标签:
1条回答
  • 2023-05-18 09:40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江雪》;

    【作者】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的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清高,渔翁的性格孤傲,其实,这正是诗人,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与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相比,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在这首诗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

    接下来的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诗人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和【雪】明显地放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

    然而诗人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给联系到了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同时【寒江雪】三个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个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种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好的,以上就是本期关于《江雪》的全部内容,我们下期再见。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解释基本: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升华: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戴着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   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象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0 讨论(0)
提交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