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赏析?

默认分类 未结 1 1627
___平常心
___平常心 2023-05-25 09:23
相关标签:
1条回答
  • 2023-05-25 09:58

    【题 解】 盛唐时代,很多诗人都有一段漫游经历。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同时,他们广泛结交朋友,拜访公卿名士,以提高声望,求得仕进。 唐开元十三年(725),李白二十五岁,他离开蜀地,开始了长期的漫游生活。《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峨眉山离成都不远,早在几年前,李白就已游过。他在《登峨眉山》一诗中说:“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意思是说,蜀地仙山众多,峨眉山渺邈绵远,非其他山所能比。句 解 峨眉山月半轮秋 出行途中的一个夜晚,诗人抬头远望峨眉山,只见半轮秋月悬挂在明净的夜空。月光静静地洒在山间,峨眉山仿佛已经入睡。在群山浓黑剪影的衬托下,夜空是那样的明澈,月***是那样的皎洁。月只“半轮”,从月相上看,应是上弦或下弦月,时当农历初七、初八或二十一二日前后。如果按正常语序,这一句应当是“半轮山月峨眉秋”,但这样既不合平仄,又太平常。把“半轮”与“秋”连在一起,有一种深远的意境,仿佛带着几分凉意,有秋也残缺之感,透出些许惆怅,然而又只轻轻带过,不见得沉重。 影入平羌江水流 诗人的目光从天上、山间回到身边,只见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水中。一江清水,载着一轮明月,平缓而安静地流动着。月光如水,水流月走,这是静美的,却又具有流动的神韵。我们知道,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随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还暗点秋夜行船之事。“平羌”,江水名,今四川省青衣江,流经峨眉山附近。 苏轼在《送张嘉州》一诗中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谪仙此语谁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诗的前两句就直接引自李白这首诗。苏轼从小生活在峨眉山和青衣江附近,显然,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勾起了他关于家乡的记忆。因此,“谪仙此语”大概是他最能解了。 夜发清溪向三峡 在天上月光和水中月影的陪伴下,诗人从清溪驿乘船出发,向三峡顺流而去。所谓“清溪”,即清溪驿,在青衣江上,今四川犍为县峨眉山附近。据记载,杜甫、岑参、苏轼、陆游等都到过清溪驿,并留下一些诗篇和游踪佳话。 不知诗人此行是否孤身一人,我们只看到,夜***蒙蒙,江水淙淙,一叶轻舟顺流而下,这仿佛是一个无声的世界,但并不孤寂。诗人似乎不是在远行,而是在以一种诗意的心情欣赏这美景。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人渐渐远去,沿岸山重水复,月亮或隐或现,最后终于退出了他的视线。诗人充满了对家乡的惜别之情。他说:思念着你啊,却见不到你,就这样我顺流而下到渝州(今重庆一带)。在前行的途中,当然还会有月相伴,但峨眉山不可见,平羌江不可睹,昨夜之月已非今夜之月,他乡之月亦非家乡之月。 “君”,一说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前说更可取。对峨眉山月的思念,也就是对家乡的思念;把月亮当作人和他告别,故乡就成了活生生的有感情的对象。 李白生性喜爱明月,留下了许多与月有关的诗篇。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在游子远行时最易拨动心弦。李白也许没想到,他这一走,就再没能回来。晚年时,—位四川和尚要去长安,李白作了一首送行诗:“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诗末又说:“一振高名满京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意思是劝蜀僧晏到长安以后,不要贪恋虚荣,还是早返故乡为好。至老还惦记着峨眉月,这不仅是对月的喜爱,更是对故乡的眷恋。 评 解 峨眉山的秋夜清辉、平羌江的月影流水、从清溪向三峡的轻舟夜行,宛如画境,给人一种宁静之美,一种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虽然是惜别,诗人的心境却是明朗与轻快的。乾隆皇帝叹曰:但见其工,则妙处不传。意思是只觉得读起来妙不可言,但真的好在哪里,难以捉摸。 一般来说,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而此诗却达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兼有写景、纪行、抒情。前人评价颇高,谓其五用地名,“而天巧浑成,毫无痕迹,故是千秋绝调”。试将前二句中地名略去,成为“山月半轮秋,影入江水流”,就失去了原诗的特殊情景和韵味,流于一般化,诗人的行踪和当时所思所感也无从得知。明朝文学大家王世贞说:“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其实,李白那时才二十多岁。

    【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赏析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出蜀途中所作。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特明。以“秋”字又形容月***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作者是姓李名白字太白,意思……

    0 讨论(0)
提交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