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垂虹亭作》赏析?

默认分类 未结 1 1823
①年㈣个季节
①年㈣个季节 2023-03-16 22:11
相关标签:
1条回答
  • 2023-03-16 22:48

    《吴江垂虹亭作》赏析:垂虹亭就在吴淞江上的长桥之上,庆历八年,王廷坚所建,东西千余尺,用木万计,是三吴绝景之一。湖光海气,荡漾一 {MOD},桥上有亭,名曰——垂虹亭。“断云一片洞庭帆”,走在桥上,在中间小憩,看下面白帆点点。断云一片,断云是非常美的比喻,比喻船帆犹如截断天上一段云。这里的洞庭,就是太湖,附近有洞庭山,因此得名。“玉破鲈鱼金破柑”,鲈鱼和柑橘,均是吴江特产。玉破鲈鱼是指以鲈鱼作脍,剖开后,肉 {MOD}洁白如玉。金破柑,指柑橘***后橘肉橙黄如金。“好作新诗继桑苎”,“好”,是不妨的意思。“桑苎”,泛指农桑之事。但此处却不是指农桑,而是唐朝的茶圣——陆羽,号桑苎翁,他隐居吴兴,嗜茶,这里举陆以为同调。这一句是言志,说与陆羽一流人物为友。“秋 {MOD}满东南” 照应首两句,更把意境纵横上下地拓展了。“泛泛五湖霜气清,漫漫不辨水天形”是写湖面的景 {MOD},广阔无边的湖面,充满了霜天的清气,有如轻漫飘渺的羽纱,让水天融合浑然一体。“何须织女支机石”这句的典故是来自《太平御览》,《荆楚岁时记》里面有:张骞寻河源,得一石,示东方朔。朔曰:此石是天上织女支机石,何至于此?“且戏常娥称客星”是比喻成冲犯主人的来客。宋代米芾《吴江垂虹亭作》原文: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好作新诗继桑苎,垂虹秋 {MOD}满东南。泛泛五湖霜气清,漫漫不辨水天形。何须织女支机石,且戏常娥称客星。译文:白帆点缀于太湖,仿佛剪下了一片片飞云。肥美的鲈鱼,肉 {MOD}胜过了美玉,鲜红的桔子,颜 {MOD}亮过了金子。不妨作几首新诗,遥继隐士陆羽的幽情。眼前垂虹亭畔的秋 {MOD},已经浸透了东南山川。广阔无边的湖面,充满了霜天的清气,有如轻漫飘渺的羽纱,让水天融合浑然一体。又何须,远涉河源,去取织女的支机石来?且趁着月 {MOD},悠游嬉戏作一回嫦娥的常客。扩展资料这是北宋诗人米芾吟咏吴江垂虹桥的一首诗。它以富有画意的笔触形象地描绘了这座水波连天、长虹飞渡的古代名桥的宏伟景象。米芾曾任无为知军,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他是“宋四书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大师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米芾未卷入政治漩涡,生活相对安定,后当上书画博士,饱览内府藏书,熟谙千载故事,古人得失,如数家珍。他少时苦学颜、柳、欧、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苏轼被贬黄州时,他去拜访求教,东坡劝他学晋。元丰五年(1082)开始,米芾潜心魏晋,以晋人书风为指归,寻访了不少晋人法帖,连其书斋也取名为“宝晋斋”。米芾以书法名世,他的成就完全来自后天的苦练。米芾每天临池不辍,他儿子米友仁说他甚至大年初一也不忘写字。米芾作书十分认真,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米芾的书***力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皇帝曾询问书法,米芾自称自己是“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尤在明末,学者甚众,像文徵明、祝允明、陈淳、徐渭、王觉斯、傅山这样的大家也莫不从米子中取一“心经”,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如今。米芾除书法达到极高的水准外,其书论也颇多。著有《书史》、《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评字帖》等,显示了他卓越的胆识和精到的鉴赏力,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但过头话也不少,诮颜柳、贬旭素,苛刻求疵。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0 讨论(0)
提交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