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译文

默认分类 未结 1 1335
0红0
0红0 2023-03-20 06:00
相关标签:
1条回答
  • 2023-03-20 06:27

    第一日 寻找永恒的快乐【学而①1·1】子②曰:“学而③时习④之,不亦说⑤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⑥,不亦君子⑦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就及时实践,不也很高兴吗?朋友从远方来相会,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我,我却不怨恨他,不也是君子吗?”①《论语》每章命名均采用第一句话的几个字,这一章即取“学而时习之”前二字“学而”,下面相同。 ②习即练习、温习、熟习等。在这里是实践的意思。 ③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④说(yuè),同悦。高兴,喜悦。 ⑤子,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⑥愠(yùn),怒,怨恨,生气。 ⑦君子,品德和才能都很高的人。第二日 孝悌和仁的关系【学而1·2】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③者,鲜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⑤者,未之有⑥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⑦!” 译文:有子说:“为人处世做到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反而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那是很少发生的事。不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反而喜欢***作乱,那是从来也没有发生过的事。君子致力于追求做人的根本,做人的根本树立起来了,大道的最高境界也就出现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不是仁的根本呢?”①有子(前518—?),鲁国人,孔子的著名***,姓有,名若。比孔子小三十岁,又说小十三岁。 ②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 ③犯上,冒犯在上的人。“上”不能只翻译为“上级”,包括长辈等在上的人。 ④鲜,少。 ⑤作乱,悖逆争斗的事。 ⑥未之有,即未有之,宾语前置。⑦与,同欤,表示反问的语气。第三日 说话的学问【学而1·3】子曰:“巧言令***①,鲜②矣仁!”译文:“花言巧语,满脸谄媚,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①巧,好。令,善。 ②鲜,很少。第四日 定力从那里来【学而1·4】曾子①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我的知识是否实践了呢?”①曾子(前505—前435),孔子***,名参(shēn),字子舆。曾皙之子,鲁国人,比孔子少46岁。第五日 治国之道【学而1·5】子曰:“道①千乘②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译文:孔子说:“领导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要严肃谨慎、专心认真地*政务,严守信用,勤俭节约,爱护人民,在农闲季节才摊派劳役。”① 道:同“导”。领导。②乘(shèng胜):古代称四匹马拉的一辆车为“一乘”。古代***使用兵车,每辆兵车用四匹马拉,车上有身着盔甲的士兵三人,车下跟随有步兵七十二人,另有相应的后勤人员二十五人,因此,所谓“一乘”的实际兵力就是一百人,并非单指四匹马拉一辆车。按规定,“八百家出车一乘”。古代衡量一个诸侯国的大小强弱,就是看它拥有多少兵车,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尊”。第六日 爱从自己身边开始【学而1·6】子曰:“***入则孝,出则弟①,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②。” 【学而1·7】子夏③曰:“贤贤易***,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学而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④改。” 译文:孔子说:“同学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平易近人,做事谨慎,诚实守信,博爱众生,亲近仁者。这一切都做好了,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去学习文艺了。” 子夏说:“敬重贤人,一看见他们就要肃然起敬,改变平时对人随随便便的态度。侍奉父母,能够尽心竭力;服务人民,能够鞠躬尽瘁。与朋友交往,诚实守信。如果这一切都做到了,即使他从来没有入学读书,我也一定认为他是很有学问的人了。”孔子说:“君子不自重,就不会有威严,即使学习,也不会牢固。做人要以忠诚和信任为根本,没有哪个朋友不如自己。有了过错不要怕改正。”①“***” 之“弟”读dì,“出则弟”之“弟”读tì,通“悌”,指敬爱兄长。 ②文,诗书六艺之文。古代称《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六种经书为六艺,儒家所谓的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六种才艺也叫做六艺。 ③子夏,孔子***,姓卜,名商。小孔子44岁。战国时很有名气,魏文侯以师礼待之。 ④惮(dàn),畏难。

    http://www.ld.nbcom.net/kongzi/

    0 讨论(0)
提交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