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节气分别是什么意思?

默认分类 未结 1 1216
0o烽火连城o0
0o烽火连城o0 2023-03-20 09:24
1条回答
  • 2023-03-20 10:23

    这二十四个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十二节气应属记忆有误。

    节气产生的原因如下: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进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中国正统的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

    这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0 讨论(0)
提交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