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诸葛亮,除了他的文治武功,他还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发明家,比如诸葛亮曾制作诸葛连弩,大大增强了蜀军的战斗力;还发明了木牛流马,用来运输粮草,至今人们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其中的原理。
其实除了诸葛亮,汉末三国时期还有一位发明家,构思精妙,水平不亚于诸葛亮,可惜却很少有人知道。
据《三国志·方技传》记载,马钧字德衡,扶风(今陕西省兴平市)人,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我们梳理一下史书中马钧那些构思巧妙的设计与发明:
改进织绫机
马钧年幼时家境贫寒,自己又有口吃的毛病,不善言谈但却精于巧思,后来在魏国担任给事中。中国是世界上生产丝织品最早的国家,绫是一种表面光洁的提花丝织品,可那时所以生产效率还很低。原来的织绫机五十根经线的五十蹑,六十根经线的六十蹑,综控制着经线的分组、上下开合,以便梭子来回穿织;蹑是踏具。
马钧统统将其改成十二蹑。经过这样一改进,新织绫机不仅更精致,更简单实用,而且生产效率也比原来的提高了四、五倍,织出的提花绫锦,花纹图案奇特,花型变化多端,受到了广大丝织工人的欢迎。新织绫机的诞生,是马钧一生中最早的贡献,它大大加快了中国古代丝织工业的发展速度,并为中国家庭手工业织布机奠定了基础。
还原指南车
有一天,在魏明帝面前,一些官员就指南车和马钧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散骑常侍高堂隆说:\"古代据说有指南车,但文献不足,不足为凭,只不过随便说说罢了。\"骁骑将军秦朗也随声附和道:\"古代传说不大可信,孔夫子对三代以上的事,也是不大相信的,恐怕不能有什么指南车。\"
马钧说;\"愚见以为,指南车以往很可能是有过的,问题在于后人对它没有认真钻研,就原理方面看,造指南车还不是什么很了不起的事。\"高堂隆听后轻视地冷冷一笑。
秦朗则更是摇头不已,他嘲讽马钧说:\"你先生名钧,字德衡,钧是器具的模型,衡能决定物品的轻重,如果轻重都没有一定的标准,就可以作模型吗?\"
马钧道:\"空口争论,又有何用?咱们试制一下,自有分晓。\"随后,他们一起去见魏明帝,明帝遂令马钧制造指南车。马钧在没有资料,没有模型的情况下,苦钻苦研,反复实验,没过多久,终于运用差动齿轮的构造原理,制成了指南车。事实胜于雄辩,马钧用实际成就,胜利地结束了这一场争,从此\"天下服其巧也\"。
龙骨水车
当时在洛阳城里,有一大块坡地非常适合种蔬菜,老百姓很想把这块土地开辟成菜园,可惜因无法引水浇地,一直空闲着。马钧看到后,经过反复研究、试验,他终于创造出一种翻车,把河里的水引上了土坡,实现了老百姓的多年愿望。
马钧创造的这种翻车,\"其巧百倍于常\",用时极其轻便,连小孩也能转动。它不但能提水,而且还能在雨涝的时候向外排水。可见进步之多,功效之高。这种翻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工具之一,从那时起,一直被中国乡村历代所沿用,直至实现电动机械提水以前,它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水转百戏
马钧在传动机械方面的研究,造诣是很深的,成绩也是极其卓著的。\"水转百戏\"足以说明这一点。有人进献给魏明帝一种木偶百戏,造型相当精美,可那些木偶只能摆在那里,不能动作,明帝觉得很遗憾。明帝问马钧:\"你能使这些木偶活动吗?\"马钧肯定地回答道:\"能!\"明帝遂命马钧加以改造。
没有多久,马钧则成功地创造了\"水转百戏\"。他用木头制成原动轮,以水力推动,使其旋转,通过传动机构。这样,上层的所有陈设的木人都动起来了。有的击鼓,有的吹萧,有的跳舞,有的耍剑,有的骑马,有的在绳上倒立,还有百官行署,真是变化无穷。并且这些木人出入自由,动作极其复杂,巧妙程度使原来的百戏木偶无法比拟。
改进诸葛连弩、投石机
魏军缴获了蜀军的诸葛连弩。马钧看到诸葛亮设计的连弩后,说:“这东西巧是很巧,但还不够完善。”于是,他便将连弩进行了改进,果然效果甚佳,功效可提高五倍。除了诸葛连弩,马钧认为投石机也可以改进。
马钧认为如果敌人在城楼边挂起湿牛皮,发过去的石子碰上牛皮就滑落下来,发石车又不能连续发射。他想制作一种轮子,挂上几十块大石头,用机械转动轮子,轮上悬石的绳子按一定节奏断掉,石子抛射到敌人城楼,可以迅速地接连抛射。他曾经试验用个车轮挂上几十块砖头瓦块,可以抛射到几百步远的地方去。
可惜当时主政的曹爽,没有让马钧去制作实验。其实,在我们今天看来,马钧是厉害的发明家,但在当时社会主流看来,这些都是小技巧,上不了台面。这种观念,导致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一直不重视发明创造,更别提科学研究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卢弼《三国志集解》
倍享策略-倍享策略官网-配资世界门户首页-开户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